世界今亮点!高新区:聚焦“136”发展思路 打造产业融合现代化新城
2022年咸阳高新区发展回眸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花木葳蕤,生机无限;活力高新,气象万千。
2022来,咸阳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,突出工业支撑稳增长,聚力项目建设扩投资,聚焦优势产业抓招商,强化科技赋能促转化,狠抓服务提升优环境,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。这一年,咸阳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、省级以上园区亩均效益领跑者等多项荣誉。
多举措促工业推动经济运行企稳回升
2022年,咸阳高新区先后出台防疫8条、优秀企业家奖励9条、税费减免和奖补、稳增长16条、奖励稳增长突出贡献企业等多项政策,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影响。同时,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和精准调度,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,组织青年干部扎实开展“三送一解”活动,“一企一策”细化研究服务措施,推动经济运行企稳回升。全年生产总值增速10.1%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.2%;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.6%;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到9.6亿元,增速13%。
推进产城融合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内涵
2022年,咸阳高新区坚持要素先行,推动产城融合,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,着力提升区域发展承载力。
改造咸平路、纺织大道北段、劳动路公园等6个项目,加快创业广场项目建设进度,着力推进咸阳渭河高新大桥项目建设,力争2023年通车。全年完成269户征迁补偿,6133套安置房源交付返迁,征租到位土地3653.1亩,实现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。
同时,积极开展环境大整治、管理大提升、形象大改善工作,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,制定城市道路地下安全隐患专项治理、城镇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排查整治等文件,全面修补整治辖区各类基础设施,共完成人行道修补约3.1万平方米、路面修补5000平方米、树坑池整理1652个;投资432万元对区内变电箱围栏、垃圾箱、公交站牌等城市家具改造;大力提升景观绿化工作,共修剪行道树3万余棵、绿篱及草坪面积约52万平方米,切实提升高新城市环境,增强群众居住幸福感。
汇聚优质项目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
咸阳高新区以项目“月开工、季观摩”为抓手,强化要素保障,把全周期服务融入项目工作各环节,提速增效扩投资。
全年新开工重点项目41个,建成投产项目13个。41个新建项目已于8月份全部开工建设,全年5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5.7亿元。九丰源、步长技改等13个项目已建成试生产;智轨示范线已于12月16日开始试跑。
聚力招商引资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
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新模式、新业态的主引擎。咸阳高新区围绕四大优势产业,运用投行思维,积极招引“创新能力强、市场占有率高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”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,做强产业链“生态圈”。制定《招商引资政策黄金十条》和四大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,赴武汉、深圳、常州、株洲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5次,新引进项目27个,总投资67.42亿元。全年招商到位资金237亿元,包括:咸阳生物城、秦创原西北工业设计研究院智造中心等项目。
强化创新驱动助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
咸阳高新区依托西部科技创新港优质资源,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和承接科技成果转化。制定《加快建设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实施方案(2022-2025年)(试行)》《双创孵化载体管理制度》等文件,列支5000万元支持企业孵化和促进成果转化。
全年新包装打造秦创原聚梦协同创新中心等5家载体,载体总量11家,其中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4家,市级以上载体8家。
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库,实行一企一档管理制度,打通“众创空间+孵化器+加速器+产业园”的全生命周期孵化培育链条,建立高新区“导师资源库、科技中介资源库、投融资机构资源库”。设立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、5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。常态化开展科技路演及“揭榜挂帅”活动,主动加强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与西安交大签订78项专利转移转化协议,联合成立咸阳瞪羚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;与西北大学签订《西北大学科技园合作共建框架协议》,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。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93家,高新技术企业27家,总计在培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,高新技术企业73家。
提升服务效能营造高质量发展氛围
咸阳高新区持续提升服务效能,营造良好发展氛围。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,大力开展“政担”合作,为科瑞迪、科隆新材等企业贷款担保3680万元,帮助天成航材等企业融资2.8亿元;指导帮助企业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约9.9亿元。同时,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按照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统一窗口出件”的服务模式,对所承接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规范管理、审批标准,提供个性服务,丰富完善高新区“马上办、网上办、一次办、窗口办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;推进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企业开办全程网办,1个工作日内领取营业执照,同时提供免费刻制5枚印章并上门送章或邮寄服务,实现企业开办“照、章、税、银、保、金”全链条一张表单、同步审批;建设高新区行政审批专家库,共聘请涉及工程建设、药品、医疗器械、食品安全等领域专家84人,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“先评估、后审批”,确保审批流程规范。不断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,全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评审项目95个。
2023年咸阳高新区工作展望
凡是过往,皆为序章。在回望中激发奋进的力量,在奋斗中逐梦前行。在咸阳高新区这片热土上,西兴高速改扩建、地铁1号线三期预计2023年通车、咸阳渭河高新大桥,“五纵五横”城市路网,多维交通助力;开工建设咸阳高新第二学校;未来规划建设的三甲医院咸阳高新医院;崛地而起的G8.5、创业广场等项目,让这里充满“引力”。
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市委提出了“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年”的发展思路,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主阵地,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“以落实全省开展‘三个年’活动部署为抓手,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”,围绕“136”发展思路,以“发展高科技、实现产业化”为统揽,以规划引领、产城融合、双招双引、项目带动、产业集群、创新机制为抓手,到2030年GDP突破千亿元,成为西安-咸阳一体化先行区、产城融合示范区,并在项目建设、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,突出规划引领布全局,加快产城融合促建设,围绕双招双引聚资源,聚力项目建设扩投资,聚焦优势产业抓招商,创新体制机制增活力,集中精力、全力以赴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。
突出产业支撑做强经济总量
咸阳高新区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柱作用,扎实开展助企纾困帮扶,服务保障91户规上企业实现满产满销,加快在培的9户规上企业2023年底纳规,推动康惠制药、天成航材三期、西橡院大飞机配套等13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,支持科隆新材、长风动力、天成航材等企业上市。2023年预计省级及以上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数达到25家,工业总产值实现450亿元。
突出项目带动拉动投资增长
咸阳高新区将进一步强化项目拉动投资的关键作用,科学制定项目推进方案,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和项目入库。2023年谋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55个,总投资405.8亿元,预估年度计划投资157.17亿元。力争G8.5+基板玻璃产线点亮,西部(咸阳)科技创业湾3栋以上单体主体封顶,智轨项目A1、A2线运营;力争数字高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。同时,围绕专项债券支持的九大领域及西安都市圈建设、西安-咸阳一体化等重点,谋划储备一批项目,争取政策资金支持,力争争取各类资金15亿元以上。
突出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动力
咸阳高新区将坚持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招商理念,围绕四大主导产业,针对产业链清单,开展“延链、补链、强链”招商。积极对接西安等地产业提升本地配套率,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、断点,畅通产业循环、市场循环,重点招引产业链重点项目、链主企业、重点配套企业等,提升产业能级,做优产业结构。力争招引50亿元以上项目1个,30亿-50亿元项目2个,10亿-30亿元项目6个,以大项目“顶天立地”带动小项目“铺天盖地”。
突出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
咸阳高新区将依托西部科技创新港共享西安交大优质创新资源,建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,做优科技成果转化环境,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,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孵化、转化、产业化,加快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。全年投入使用孵化载体9家以上;新增科创项目30个以上,引进硕博人才300名以上,投资10亿元以上;力争年底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全市比例为30%以上、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比例为35%以上。
突出高效服务优化发展环境
咸阳高新区将始终把支持服务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,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敢闯敢试、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,认真贯彻落实营商环境突破年各项工作安排,深入开展“暖企行动”,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,坚持企业“24小时平静工作日”制度,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;积极推行企业投资项目“容缺受理”和“承诺+副本制”“土地弹性出让”等制度,让高新区效率更高、服务更优、干扰最少。
风正好扬帆,启航新征程。咸阳高新区作为咸阳高质量发展未来引擎,将唱响“二次创业”主基调,抢抓“秦创原”建设大机遇,加快西安-咸阳一体化和西安都市圈建设,打好“产城融合”组合拳,向国际级一流高新区迈进,使高新区成为创新之都、活力新区、宜居新城,同时充分发挥创新创造主阵地、转型升级主力军和协同发展领头羊作用,为加快建设现代化“西部名市丝路名都”提供有力支撑,为促进咸阳高质量发展贡献“高新”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