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播报:赤峰市林西县大井镇:果蔬飘香好“丰”景 百姓增收日子甜
园区里车来车往,大棚内蔬果飘香……在赤峰市林西县大井镇的广袤田野,一栋栋坐落有序的温室大棚内,棵棵蔬菜秧苗吐绿含英,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甜香,处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,一幕幕丰收的喜人场景接连上演。
西瓜圆又圆,日子甜又甜。
走进大井镇万亩设施农业生态产业园的甜瓜采摘大棚,只见一个个青白相间、圆润饱满的甜瓜挂满藤蔓,阵阵浓郁的甜香扑鼻而来,让人垂涎欲滴。大棚负责人于海臣介绍说:“我们种植的甜瓜根据颜色、果型、大小、口感来区分,羊角蜜较甜、皮薄、口感好;小香瓜甜度高、香味浓,最近几年在市场上反响特别好,消费群体比较广泛。为保证新鲜,采收时间都会选择上午,新鲜的甜瓜从藤蔓上采摘进筐,随即根据等级进行分选装箱后直接拉走。我们的瓜采用订单销售模式,种植三年以来,已有固定销售渠道。”
(资料图)
再来到他家的西瓜种植大棚,满棚绿意映入眼帘,连着瓜蔓错落生长的西瓜,藏在重重叠叠的绿叶下,清香溢满大棚。种植户满脸喜悦,摘瓜、运瓜、称瓜、装瓜,忙得不亦乐乎,各种运瓜车辆在基地来回穿梭。“我们种植的西瓜皮薄、汁多、甘甜、爽口,果肉粉红,质地细松脆,品质极佳,深受广大消费者和销售商的喜爱。”说起自家的西瓜,于海臣一脸自豪。
种植户正在采摘西红柿
火红的“柿”业映红火红的生活,西红柿种植户李刚也迎来了今年首个“丰收季”,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柿子秧苗郁郁葱葱,一串串色泽鲜亮的西红柿结满枝头,长势旺盛,李刚给他的西红柿取名“甜脆脆”。“这个大棚里,种植的都是西红柿,口味甘甜,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。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斤1元左右,每个棚能种两茬,每茬产量差不多4万斤,一个棚的毛收入就能达到5万,纯收益1.5到2万元。”李刚一边摘下熟透的西红柿递给笔者品尝一边说道。据介绍,李刚的西红柿大棚为附近村民提供了10多个就业岗位,人均增收可达4000元。
在大井镇,同样喜迎丰收的还有大川村食用菌产业园的菌菇,17万余棒花菇齐刷刷的绽开出红褐色的菌朵,工人在菌棚与分拣车间来回忙碌,采收、搬运、分拣、装箱……各司其职。
“目前基地总共有157座棚,每个棚能上11000棒,每个菌棒能出6到7茬菇。第一茬菇平均每棒产了0.4公斤,预计每棒6茬,总共能产2公斤,根据目前市场平均价来算,预计每棒纯利润能达到10元。”大井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赵亚波介绍道。
乘着“三变”改革的东风,大川村将食用菌产业与“三变”改革完美契合,村民将土地高价流转用以食用菌产业园建设,资源变成了资产,村民手中的闲置资金通过合作社入股,资金变股金,村民变股民,每年能够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。由于香菇生产周期短,用工需求量大,村民还可以到食用菌产业园务工。“我忙完自家的农活后,又能就近来园区务工,关键是离家近,在家门口干活就把钱挣了,不用到处跑,很方便。”大川村村民韩景芝高兴地说。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。大井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,坚持“绿色+特色”发展思路,坚持引培结合,积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队伍,促进全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,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。建成投资1439万元的现代化产业园项目,改造新建现代化智慧设施农业暖棚85栋,实现棚室结构最优化、茬口技术高效化、育苗技术集约化、栽培技术标准化、棚室管理智能化,设施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升。将蔬菜种植作为群众增收致富“新路径”,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其中,新增大田蔬菜种植面积3000余亩,让农民的“钱袋子”越来越鼓,乡村振兴的幸福道路越走越宽。(赵妍、刘婕)
来源:林西县委宣传部